他是工友的安全講師,
用鄉(xiāng)音俚語化解規(guī)程的枯燥。
他是班組的文化教員,
手把手地教會工友工整的寫下名字。
他是隊里的縫補能手,
一針一線串起礦山兄弟心中的情誼。
在大隆礦巖掘二隊,提起25歲的韓天博,工友們都會豎起大拇指。這個愛笑的高個子小伙,既是隊里的“安全講師”,又是工友的“文化教員”,還是井下的“縫補能手”。
安全講堂進班組,做知識的“傳播者”
巖掘二隊由礦建公司轉制而來,職工多數(shù)來自農(nóng)村,文化水平有限,學習安全規(guī)程成了難題。韓天博主動請纓,每天揣著《煤礦安全操作規(guī)程》,在班前會、井下現(xiàn)場開設“流動課堂”。他創(chuàng)新講解方式,用方言俚語解讀枯燥條文,配合手勢演示井下操作要領,甚至把事故案例編成故事,讓工友們聽得懂、記得牢。在他的帶動下,全隊違章率顯著下降,安全素養(yǎng)大幅提升。工友們稱贊:“小韓講課像嘮家常,但句句都是安全真諦!”??
一筆一畫“總關情”,一針一線“貼心人”
看到有的工友寫名字歪歪扭扭,韓天博又當起了“識字老師”。他手把手教大家練字,鼓勵道:“名字是爹媽給的招牌,咱得寫漂亮!”從一筆一劃開始教起,如今,隊里職工不僅能工整簽名,還養(yǎng)成了記錄安全筆記的習慣。此外,五年來,他始終隨身攜帶針線包,利用休息時間為工友縫補破損的工作服,累計縫補超200件。一針一線里,縫進的是他對工友兄弟般的關懷,更縫出了礦山人的團結溫情。?
甘做礦山“螺絲釘”,平凡崗位綻光芒
工作中,他同樣發(fā)揚“釘釘子精神”:井下作業(yè)時主動排查隱患,休息時幫老職工扛工具,閑暇時主動給老工人打下手……隊里老班長感慨:“小韓就像一團火,走到哪兒暖到哪兒!”?
韓天博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用持之以恒的善舉點亮了礦山的角落。
- 上一篇:【我的青春故事】扎根煤海踐初心——記曉明礦綜掘一隊生產(chǎn)三班班長 靳雪兵[ 04-09 ]
- 下一篇:大隆礦團委舉辦“助力青年扎根崗位綻放光彩”新入職青工座談會[ 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