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大隆礦南一西1509智能綜采工作面留巷工程的竣工,該礦黨委“ 書記項目”——“沿空留巷工作面機頭推移裝置”長時間、多工況的現場試驗圓滿收官。此項目的完成不僅為職工打造了更加安全、高效的作業環境,也更加促進了黨建工作與安全生產深度融合,進一步彰顯了黨建活力和創造力。
精準立項 從難點處“選題”
秉承著“切口小、能操作、可示范、易推廣”理念,該礦黨委書記在黨支部聯系點調研中發現,綜采二隊在生產中采用液壓單體協助推移運輸機頭的作業方式,操作流程復雜繁瑣,還存在一定安全風險。針對這一問題,該礦黨委書記親自掛帥,把“沿空留巷工作面機頭推移裝置”改造作為“書記項目”,組織生產部室和區隊技術骨干組建技術攻關小組,多次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對傳統作業方式進行深度剖析與全面梳理,精準定位問題關鍵所在。同時,技術團隊從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安全可靠性、操作便捷性、環境適應性等關鍵指標入手,對可行性方案逐一評估分析,最終確定了一套綜合性能最優的改造方案。
精準施策 在實干上“破題”
按照方案,技術人員在工作面兩組替棚端頭液壓支架上安設了三組可調式連接頭,實現了運輸機機頭底座與替棚端頭液壓支架的緊密、穩固連接,使其形成一個聯動推移結構,利用三個液壓缸的伸縮就可以推移并調整運輸機機頭,無需人工輔助,從根本上消除了傳統作業方式產生的安全隱患。推移裝置首先在大隆礦南一西1509 智能綜采工作面投入使用,技術人員與現場職工密切配合,從設備運行穩定性、作業效率提升幅度、職工勞動強度減輕程度、生產成本降低比例等多個關鍵指標入手,對裝置的應用效果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跟蹤評價。歷時6個月,書記項目的現場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精準落實 在實效中“答題”
“這個設備真好,我們在運輸機機頭推移作業中安全性大大提高了。”“何止是安全了,工作效率也比以往高多了。”
該裝置在南一西1509 智能綜采工作面投入使用以來,完全規避了傳統推移作業的安全風險,減輕了職工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智能化水平,作業時間比以往節約了三分之二,實現了安全與效率的共贏。
“這個推移裝置結構簡單、維修方便,兼具可靠性和穩定性,特別在大采高及大傾角工作面等復雜地質條件下使用效果會更好。”現場技術人員表示。